最大类间方差法是由日本学者大津于1979年提出的,是一种自适应的阈值确定的方法,又叫大津法,简称OTSU。它是按图像的灰度特性,将图像分成背景和目标2部分。背景和目标之间的类间方差越大,说明构成图像的2部分的差别越大,当部分目标错分为背景或部分背景错分为目标都会导致2部分差别变小。因此,使类间方差最
C++ 18 次浏览
很简单的代码,没有用OPENCV,简单描述大津法的改进算法。分割效果对背景和前景对比很大时有效。本程序在delphi10.2下编译通过
Delphi 17 次浏览
利用循环将大整数分解为较小部分,再进行相乘。
C 26 次浏览
将待排元素分为两个相同大小的集合,分别排序后再合并得到排序后的集合。自然排序即通过一次扫描待排元素中已自然排序的子数组,然后进行合并排序。
C 27 次浏览
C++写的输入法算法,用了一种还挺经典的做法——Trie 树,也叫前缀树,结构简单但效率还不错。每次你敲键盘,其实就是在这棵树里一路往下找,找到就能推荐对应的字词。逻辑挺直观的,响应也快,适合刚入门算法或者想研究输入法底层的同学。 核心思路是:用结构体来表示节点,每个节点管一个字符,还有一组指针指向
C++ 0 次浏览
大整数的加减运算,用标准的 int 或 long 类型基本搞不定,尤其你想个几百位甚至几千位的数字时,直接爆掉。C++搞定这个问题的方法一般是用字符串模拟,再配合链表或者数组来按位操作,代码会稍微绕点,但逻辑其实挺清晰。 这篇文章的代码结构比较实在,分成了三个主要部分:输入、数据转换、还有实际的加减
C++ 0 次浏览
传统的大图拆分方法通常依赖人工手动分割,效率低下且精度难以保证。提出一种基于透明边界自动识别的大图拆分算法。该算法首先对输入图像进行边缘检测,提取图像的透明边界信息。然后,根据透明边界的连通性,将图像分割成多个独立的子图像。最后,算法对分割结果进行优化,去除冗余的空白区域,提高图像的利用率。实验结果
cocos2D 33 次浏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