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AID 磁盘阵列技术概述
RAID (独立冗余磁盘阵列) 是一种将多个硬盘组合成逻辑单元的数据存储技术,提升数据存储性能、可靠性和容量,广泛应用于服务器、数据中心和高性能计算环境。
RAID 技术的核心在于数据分散存储于多个硬盘,实现速度提升、容错功能或两者兼备。不同的 RAID 级别提供不同的优势和特性,常见级别如下:
1. RAID 0:条带化 (Striping)
- 特点: 数据分割并同时写入多个硬盘,显著提升读写速度。
- 优势: 速度最快。
- 劣势: 无数据冗余,单块硬盘故障导致数据全部丢失。
2. RAID 1:镜像 (Mirroring)
- 特点: 数据完全复制到两块硬盘,实现数据冗余备份。
- 优势: 高可用性,单块硬盘故障不影响数据访问。
- 劣势: 存储效率低,可用空间仅为总容量一半。
3. RAID 5:带奇偶校验的分布式条带化 (Distributed Parity Striping)
- 特点: 数据条带化分布存储,并添加奇偶校验信息。
- 优势: 兼顾速度和容错能力,允许单块硬盘故障后重建数据。
- 劣势: 性能受奇偶校验计算影响,低于 RAID 0。
4. RAID 6:双奇偶校验的分布式条带化 (Double Parity Distributed Striping)
- 特点: 类似 RAID 5,但增加第二个奇偶校验块。
- 优势: 容忍两块硬盘同时故障,数据安全性更高。
- 劣势: 性能低于 RAID 5,牺牲部分性能换取更高安全性。
5. RAID 10/1+0:镜像和条带化的组合 (Mirroring and Striped)
- 特点: 先镜像后条带化,兼顾高性能和数据冗余。
- 优势: 同时具备 RAID 0 的速度和 RAID 1 的数据安全性。
- 劣势: 成本较高,需要更多硬盘。
除上述基本级别外,还有 RAID 0+1、RAID 50、RAID 60 等组合级别,结合不同级别优点,满足特定需求。 RAID 的实现需要硬件支持 (如 RAID 卡) 或软件实现 (如操作系统内置软件 RAID)。
138.04KB
文件大小:
评论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