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ront-end Analysis-202307110005

前端分析-202307110005

强化提升-言语3(笔记)

本次课程由司琦老师主讲,授课时间为2024年4月2日。课程主要内容是针对言语理解部分进行强化训练,包括四种题型的学习:语句排序题、语句填空题、接语选择题以及逻辑填空题中的词义辨析。这些题型都属于语句表达的范畴,每种题型都有其独特的解题方法和思路,对于考生来说非常重要。

一、语句排序题

解题要点:

- 从选项入手:首先对比选项中的首句,确定哪一个更适合作为首句。

- 确定捆绑集团/顺序/尾句:利用句子中的标志性词汇来确定哪些句子之间具有紧密的逻辑联系,哪些句子需要按照特定顺序排列,以及哪些句子适合放在最后作为总结或结论。

- 验证(非必须):虽然不是必须的,但在选择完答案后可以通过验证来增加正确率。

首句特征:

- 形式上:下定义(如“……就是/是指”)、背景引入(如“随着……”、“近年来……”等)。

- 内容上:引出话题,通常不会使用指代词、关联词后半部分等,因为这些元素需要前文信息的支持。

非首句特征:

- 指代词指代不明确,例如“这位同学”。

- 关联词的后半部分,如“但是/因此”等。

- 解释说明性的词汇,如“比如”、“就像”等。

尾句特征:

- 结论性的句子,通常包含“因此”、“所以”等词汇。

- 对策建议,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方向。

例题解析:

如果有两个选项,一个是“在遥远的古希腊城邦中,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”,另一个是“如果我们要理解‘什么是哲学,哲学何为’的问题,需要追根溯源”,那么后者更适合作为首句,因为它更好地引入了话题。

二、确定捆绑

指代词捆绑:

- 利用指代词(如“这”、“那”、“他”等)来确定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。

- 例子:“在身体发烧的时候,这种特殊的脑神经细胞中的蛋白质会释放降温信号,调节体温。”这句话中的“这种”指向前文提及的“特殊蛋白质”。

关联词捆绑:

- 分析句意,识别出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。

- 例子:“但是”、“然而”表示前后语义相反,“也”、“即”表示前后语义相近。

三、确定顺序

日常顺序:

- 按照时间线展开叙述。

- 按照逻辑顺序,如提出问题、解决问题的流程。

例题解析:

“不久前,科学家利用现代地学研究手段,定量重建了我国北方过去5000年中高分辨率的暖季(4月至10月)温度变化序列。”与“重建的暖季温度与同区域公海孢粉量化的降水数据,为我国过去5000年文明历史提供了更加完整的定量气候背景。”这两句话中,第一句提到了科学研究的成果,而第二句则是对该成果的应用和意义的解释,因此按照逻辑顺序,第一句应该在前。

通过以上知识点的介绍,我们可以看出,无论是语句排序题还是其他类型的题目,都需要考生具备良好的语言理解和逻辑推理能力。此外,熟悉各种题型的特点和解题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。希望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考生们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。

pdf 文件大小:712.88KB